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蠡县“孟尝村”的由来

  • 河东友人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2863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16/11/10 10:28:06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近日,一则关于营救河北蠡县鲍墟乡孟尝村6岁落井幼童的消息,牵扯着国人的心。来自附近县区、乡镇的一百多台挖机、营救队、青年志愿者、医生、消防战士、爱心团体等都来伸出援救之手;关心此事的全国各大媒体,市县乡级各层领导们、热心群众们也纷纷来到这一具有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村落,了解这一营救事件的进展,担心被施救儿童的生命,他们在努力奔走,想办法,捐资捐物,奉献着不同的爱心。

在关心被营救儿童的同时,有些人不禁对孟尝村的“孟尝”一词产生好奇,那么,“孟尝村”的村名是怎样得来的?里面还真有一段古老的历史故事。

原来,现在的蠡县鲍墟乡孟尝村,曾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,出了一位姓田的名人,他就是人们相传的孟尝君,“君”字是对他的尊称。田孟尝自幼聪慧好学,才思机敏,不仅尊师敬长,且孝道父母诚待乡邻,自小树立为国出力的雄心壮志。他虽出生在动乱时期的燕国,但他青年时期却入仕于齐国,官至宰相,辅佐齐国的国君齐湣王。由于孟尝君政绩突出,深得齐湣王的赏识和爱戴,封薛邑(今山东省)收万户税银和租粮,一时成为齐国有名的贵族。战国时期,贵族养士之风盛行,其目的就是“招贤纳士、网罗人才”。因此,孟尝君便在家乡造了一处富丽堂皇且规模宏大的旅店,内设餐饮、休闲、娱乐、学习等多个房舍供“食客享用”,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大旅店。

孟尝君身居高位,慕名而来者甚多,但对食客热情款待与己无二,所以,食客往返归之如云,高峰期竟达3千余人。旅店的开办,招来众多的食客,然而,食客的吃、住、行是不掏钱的,所以,孟尝君的收入抵不住食客的浩繁开销,因此,孟尝君兼放一些高利贷来补充。深谋远虑的食客冯谖,为孟尝君收高利贷利息时,对确无能力偿还利息的多户债主,建议孟尝君当众将“债券”焚烧,此举得到多数穷苦百姓的崇敬和欢迎,也为日后孟尝君的衰落铺垫了一条道路。

另一方面,旅店也对外营业,从中得一部分盈利来填充巨大的开销。旅店内部分“食客部”和“对外部”两班人马管理。在接待食客方面客舍分三等:上等为“代舍”,食有肉,行有车。中等为“幸舍”食有肉,不乘车。下等为“传舍”,食普通饭菜。对外部的商业经营方面,饭菜也分三等:势大钱多的人供名贵饭菜。绅士富人供高等饭菜。普通百姓供价格便宜饭菜。另外,特别贫苦遭难之人给予特别舍施且分文不取。

孟尝君开设的大旅店,规模之大而管理有方且又礼仪待人,所以生意兴隆,闻名遐迩,有“孟尝君子店,千里客来投”之说。

旅店之大,人马繁多,店内排出大量污水常年东流,形成一条小河流入洼地,一片汪洋。当时人们给这条小河叫“淘米河”。两千余年过去了,孟尝一带仍有“毛家洼”也称“马家噱洼”这个地名。

孟尝君晚年,在朝中因一事与齐湣王政见不一,被罢官职,收回相印,逃到魏国求职。家中旅店也因破费过多而供不起众多食客被迫破产关闭。后来,孟尝君退居于薛地,比于诸侯,往来于齐魏之间直至病死。

孟尝君死后,消息传回家乡,往日受到恩惠的食客及平民百姓,纷纷慷慨解囊捐资,为他修建了“孟尝君子庙”,并在庙前刻石立碑,以志其事。可惜庙被拆毁,碑文也难以找到了。为纪念这位官居要职,招贤纳士,好善乐施,轻财爱民的历史名人,把他诞生的这个村庄定名为————孟尝村,这就是孟尝村的来历。

现在,蠡县鲍墟乡孟尝村,分为东、西、中3个自然村。在中孟尝村东街北面,曾建有“孟尝君子庙”一座。庙内塑像高大魁威,体态丰盈,慈眉善目,一身官相打扮,此像就是孟尝君。

一些人要问,古代的“孟尝君”是什么样的人品。

孟尝君自己是贵族,但他在当时的贵族系统中,并非是个国家王权能够容忍的人,因为他具有当时法律以外的地方实力基础,这些地方实力就是所谓的“侠”,套句韩非子的说法,就是“儒以文犯法,而侠以武犯禁”的“侠”,“侠客”的“侠”。

当时孟尝君就是要以当今如反对党、在野领袖的位置和身份,挑战他的亲戚占据的王权,但在那个封建世袭的时代,孟尝君未尝不能做个小封君,未尝不能以一个小封君的身份共同执政,他也做过好几个国家的宰相,游走列国,却未必有实权。

孟尝君是个能干、有野心的人,这时可就变成国家的对立面了,所以他需要另外一批人来组成另外一种力量。其他的几个公子也都是相似的情形,有的是因为个人的野心,有的则是情势所迫,也有的是因为那个国家的封建制度正在崩溃,新的国家正在建立,正所谓明暗交替之际,有个模糊的地区,政治人物不能靠军队的时候,就要靠社会力量。一般的老百姓不能直接收编为支持者;工商业则在法律之内靠法律保护,也未必能被这些人收编。能够为他收编的就仅剩在法律范围之外这些人了。战国时期的四公子所谓“任侠”,就是依靠这些人在法律圈以外所形成的另外一套法律,另外一个社会。

为什么青帮大老杜月笙说自己是当代的孟尝君?

中国的帮会到了杜月笙手上,势力乃前所未有的强大。托庇于哪儿呢?有“国外之国”、“法外之法”之称的“租界”。英国、法国、中国的法律到不了的地方,就是他们的法律。
他们可以游走于租界和华界之间,游走于各个法律之间,就因为上海实在太繁华了,有很多可以讨生活的地方,他们变成了另外一个政府,以至于到最后整个帮会改邪归正,所有帮会活动变成“恒社”(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),这是杜月笙的组织,是属于核心的组织。杜月笙与他的党羽可谓与当时定都南京的国民党“共天下”,他们这股法外的社会力量,可以向洋人挑战,政府不负责任;他们可以发动罢工、罢市,抵制日本、英国、法国,他们可以和共产党的工会在工厂里械斗,所以国民党是在用“法外之法”来维持“法内之法”,用“法外之权”来维持“法内之权”。因为当时的中国处在“国中有国”、“法外有法”的混乱局面,蒋介石政府是个集权政治,国家的力量对社会来说,应当是非常强大的,当然反抗的力量也就非常强大,这就是帮会。蒋介石可以把法里法外结合在一起,玩着“辨证式”的手段,这是相当高明的。以至于这些人到后来转换身份,成为投资的主流,上海商会的总会长就是杜月笙本人,他身上挂的银行董事长的头衔可以说是不计其数。

我们可发现一个传统,从孟尝君到杜月笙,同一个形态,经过数千年又回到原点了。孟尝君的时代是主权国家正在形成的时候,蒋介石时代也是主权国家正在组成的时候,我们可以看见“侠”正在法的内外游移。

(以上资料来自网络,仅供读者参考,内容如有出处,概不负责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作者: 博野曙光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整理与2016年11月10日)
千里独行行侠仗义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