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乡间轶事(二)

  • 河东友人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6135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6/3/17 8:42:43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夭折的婚礼
    这事发生在年前,离我们不远的某村,发生了一起意外,原本喜庆的婚事,霎时间变成了丧事,差点惹上了官司,媳妇也没娶成。
    赵家两口有两个儿子,大的赶上好时候,已经结婚生子,分家后自己过日子去了;老二初中没上完,不知何故就是不愿去了,半年后,就和其它人到外地打工了。
    现在农村,十八九岁的年轻男女,如果不继续上学,就开始订婚或结婚了。近二十五还没有成家,就成大龄了,不好对付。据说,在当下农村青年女性中,别说有些姿色的,就连长得很丑的、带孩子的寡妇、离过婚的、傻的、精神不正常的或残疾人都很抢手。
    农村目前男孩多,女孩少。原因之一是乡下重男轻女现象严重,计划生育搞得很严时,有些女孩在未出生就被“打掉了”,导致男孩多,女孩少的失衡比例现状;其二是目前各家孩子少,而且多娇惯,男孩又多顽皮,所以从基础教育开始,男孩因学习成绩等原因失学率较高;而女孩子大多都听话,老实踏实,不管学习成绩好赖,失学率相对较低。到初三和高中阶段,男女生比例已经明显有差距,就出现在校园(尤其是高中及以上层次的学校)女生多男生少的现状,因而又导致在外上中专、上大学的女孩偏多的状况。孩子们上了大学,很多都不愿回乡,从而出现城里女孩比男孩多的局面。而家在农村的男孩子,能上学的毕业后差不多都离开了,毕业后没升学的也没几个在家的,辍学的只有外出打零工、通过关系找工作或在家务农这几条出路了。
    当今的农村,娶房媳妇太难了,高额彩礼、女孩难寻、有女孩的家庭真是门庭若市,提亲者络绎不绝。定亲女方要彩礼高,附加条件多、办事排场要大,一家比着一家。赵老汉咬着牙也要完成自己的心事,勒紧腰带也得让儿子结婚。再苦不能苦孩子,再穷也得给儿子娶媳妇,这就是赵老汉心里想的。
    形式的变化,使赵家老汉两口心知肚明,经常上火。他们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,急得团团转。每逢孩子回来,他俩就连珠炮似地逼问孩子有没有对象;他们还托关系给孩子介绍东村或西村的女孩。不是昨天这个门不当户不对,就是今天这个条件太高、太苛刻。几年后,连缺心眼的、相貌一般的都可以考虑了,带个小孩的也行啊!
    最终,距他们村十几里地的李家有一女孩,家境还可以,人稍胖点,腿有点小毛病,据说不爱劳动,不爱读书,整天爱玩手机,但人长得还行,结婚条件是2015年农村普通标准,彩礼发发发(即八万八),家里得有新房,有车。因赵家老二长得出息,女方没再提其他要求。在父母的催促下,老二同意了,之后便迅速开展了结婚的筹备工作。
    为了准备婚礼,老赵家全家总动员,大哥大嫂、当院紧邻也帮着忙活。粉刷新房,让老两口从正房(四间正房)搬出住西厢房(两间小屋),自家那辆不上档次的小车参与在家婚事忙活外,还外雇了迎婚车、伴郎车、仪仗车、鞭炮车等八辆高档车去迎亲。
    日子快到了,家里提前两天就张灯结彩,席棚搭建,并雇了厨子来家办婚宴,以答谢宾朋。结婚那天,男方亲戚朋友提前一天到了,迎亲车队很早就用了餐,新郎、伴郎等十几人出发了,一路上敲敲打打、鞭炮齐鸣,向新娘子家出发了,真是浩浩荡荡,热热闹闹,场面不俗,……。
    上午七点半钟,老赵一家和远外来的朋友们、左邻右舍们都站在大门口,焦急的等候迎亲车队的归来。赵老汉老两口心花怒放,就等着吉时一到,新娘过门拜天地叫声爹了。可是一等不来,再等还是不来。吉时已过,究竟怎么了?
    打电话联系,对面传来急促的声音,“爹,出事了,出大事了……。”“怎么,怎么回事?”听到对方的简短回答,老赵一屁股坐在地上,蒙了,老伴急的昏了过去……。
    原因是,迎亲那天车队出发后,天又黑又很冷,当行驶到离女方家村边时,负责放鞭炮的小伙坐在后座,他怕冷,一手拿着炮,一手拿点燃的烟,在窗口将炮点燃后想从车窗往外扔,但扔出的炮被风吹回,掉到身边,爆炸后引燃车内爆竹,酿成车内爆炸,致一人当场死亡,两人受伤重伤被送往附近医院。
    一个月后,两人出院,但负伤住院的巨额药费和用于死者的抚恤赔偿金额太高,使老赵父子负债累累,一家人傻了,新媳妇也提出退婚。
    当今,不管农村还是城镇,儿子结婚、女儿出嫁、生孩子过满月,买卖开张、死了人发丧、过年过节过生日、建筑奠基等都大放烟花炮竹,不管是白天、中午、还是晚上,烦死人了。这种行为不知从何时开始,也无从考证,但最近几年,越演越烈,而且一家比着一家,有的要花费上万元呢。这种行为它是在告诉人们,我有钱,我有事,还是其它什么呢?
    这个风俗该改改,不该有的铺张浪费要杜绝,好的要保留。应努力提倡文明、健康、生态环保、勤俭节约的好风俗,好习惯。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