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舌尖上的故乡——咸食与折饼

  • 缘份天空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9283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14/2/1 19:38:41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老家是保定博野,又名博陵,小地方。历史上少有名人,只记得在《隆中对》中有“……惟博陵崔州平,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 谓为信然……”的句子,算是很值得自豪的事,所以至今记得。老家也没有什么叫得响的小吃特产,只是有两种简易的农家食品——咸食与折饼,印象颇深,也不知别处有无,不防在此说说。

咸食是一种速成食品,没有比做它更快的饭食了,相当于过去的方便面吧,速成且好吃。先把灶下的火点着了,烧着锅的当儿,从面缸里舀出面来,打上一两个鸡蛋,再迅速地剁上点葱花,放点食盐,用水调成稀稀的糊状。这时锅也热了,淋上些油,便可把面糊倒进去,用小铲均匀摊开,薄薄的,圆圆的,因其薄,一分钟光景,与锅底相贴的一面就结出黄黄的荚,用小铲翻一下,很快,另一面也会结出黄荚,对折取出来,就好了,快吧!

吃咸食也有讲究。在我们老家,农历二月初二,叫龙抬头,有吃咸食的传统,同端午节吃棕子一样,其中原委,我也说不清,反正只觉得好吃。这样的方便食品,小时候也是不常吃的,因其是由白面做成,况且盐味重,油也多,还有浓浓的葱花味,很好吃的,细想起来,同天津的煎饼有相似之处,只是没有豆面,也没有夹面酱和油片罢了。

说到咸食,就想起读书的事来。我的初中生活是在邻县度过的,路途较远,母亲每天早早起来,为我准备早饭。多半是做两个咸食,吃一个,带一个,既是饭,且当菜。开始觉得很好吃,慢慢地就吃腻了,趁热吃还行,带到学校的那个到了中午就凉了,还粘乎乎的,有点吃不下。有一天,我有事提前回家,见家人全在吃玉米面窝头,妹妹吃着我剩回来咸食,那叫一个香。那一刻,我深深懂得了家人的爱,使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,终于不负家人的期望,考上了大学,成了吃国家饭的人,也算对得起母亲天天早起给我做咸食的辛劳了。

折饼也叫奴脑、奴奴或驴糕,虽与咸食形状相似,其实很是不同。在老家,折饼只有过年时才做,平时是不做的。以小米面为主,加点白面,且需发酵。取出头年用过的名曰奴脑锅子的器皿:比饼铛小,中间凸起,边缘有沿儿且有盖,涮洗干净,放在炉火上。先用一根带油的猪尾巴在奴脑锅里擦一下,沾上薄薄的一层猪油,再用勺取一勺稀稀的面糊从奴脑锅顶部徐徐倒下,让其自然流淌至四周,不用铲子,盖上盖子,半分钟光景,听得里面“咝,咝”地响了,掀开盖子,但见黄面浮起,还有淡淡的气窝,倘不放心,用手轻触一下,不再粘手,即为熟了。对折一下,呈半圆,折饼的名字大约由此而来吧!从锅内取出来,放在笸罗里,慢慢凉去,这就是一正月的重要干粮。

有一年腊月,我七八岁光景,家里正在做折饼,我在锅前转来转去,时不时地取一个刚出锅的趁热吃,但见那一大盆面,每次只用一小勺就做得一个,不禁问母亲“这什么时候才能弄完呀?”没想到却招来母亲的一顿呵斥。我很不解,后来知道,过年的时候,一些不吉利的话是不能说的。不能说完,那样日子就不富裕了,现要想来,好有意思。

如今,人们生活好了,过年时也不再准备折饼了,太麻烦,连馒头也懒得蒸呢!如今的年味一年年淡下来,好多传统的东西渐渐远去,家里也好多年不再做折饼了。前几天,在大街上见有卖折饼的,很意外,很新鲜,一元两个,赶忙购得几个,热热的吃了,也顾不得大街上的众目睽睽了,一下就找童年的感觉。

月时故乡明,家乡的东西就格外亲,人大都如此吧!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