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舌尖上的故乡——馄饨

  • 缘份天空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245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14/1/21 23:56:51
  • 来自:河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博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  馄饨,词典中曰:面食,用薄皮包馅,煮熟后带汤食用。原是北方街头通俗的、大众化的风味小吃,与豆浆、老豆腐并称中国城镇老百姓早餐时的三大汤水。现如今不仅我们中国人仍旧喜爱着、吃着馄饨,世界各地凡有华人的地方,没有不卖馄饨、吃馄饨的。如此说来,称馄饨为国粹也没有什么不妥帖的。

   豆浆,营养是丰富的。但清可照人,稀如淡奶,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可裹腹之物,真可谓清清白白一碗汤,且泛着一股豆腥味,不免让人喝上两天后便闻而生畏。滑腻腻、软松松,倒上点蒜汁,撒上点韭菜花,青淡、爽口是老豆腐的味道。可吃久了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?对了——香味!不是么,况且也少些驱风赶寒的汤。惟有吃过馄饨,哪怕你是挑剔的美食家,只要你吞下一颗皮薄、馅香,拖着尾巴,宛如乌贼的馄饨,再啜下一勺泛着虾仁、漂着香菜的浓汤,美味、香甜、怡人等感觉一起向你袭来,包管你再没有它话可言,只有一口气吃完的念头了。

 冬日的早晨,在暖暖的被窝里赖到非起不可的时候,匆匆地洗把脸,拿起包儿,裹上大衣,在街头的小巷口,要上两三根油条,再叫上一碗热腾腾的馄饨。一碗下肚,身子顿时暖起来,风也不觉得削脸了,头也不必再缩到领子里,大踏步去干一天的活计,浑身是轻快的。

 卖馄饨是小本生意,一车、一锅、一炉、一桌和几个凳子而已。头天晚上调好馅,再擀上薄如蝉翼的几摞皮,并包出一些来。第二天早早起来,在街口生着炉子,把一口很特别的锅——中间用铁片隔成两半——支在炉子上,一会儿热气便从锅里嗞嗞冒出来,买卖便可开张了。卖馄饨的通常要与卖油条的或卖烧饼的为邻,主副食搭配,互为补充,生意一般都很好做。倘若没有卖主食者为伴,馄饨的生意就会冷清,则须再支个炉子,带卖馅饼为佳。七点钟光景,遛鸟的大爷来了,上班的师傅也坐下了,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也扬着手中的钱道:“阿姨,来碗馄饨,多放香菜哟!”小摊儿热闹起来,妇人便忙碌了。先投几把馄饨到锅里,再把几只大碗一字排开,逐个放上香菜,倒入酱油,洒上点味精、食盐,然后从铁板另一侧的锅里舀出汤来依次倒放碗中,这时锅里的馄饨已上下翻滚了,盛上馄饨,再撒上虾仁,淋上香油,一碗香喷喷的美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了。

 小时候,家里穷,能吃饱就不错了,哪有钱买馄饨呀!记得有一次随父亲赶集,早早地来到集市上,人还稀稀落落的,也没有什么买卖可做。在集市的一角,一对卖馄饨的老夫妇早已点着了炉子,几个生意人坐在一旁的矮凳上,左手拿着烧饼,右手从容地把一勺勺馄饨送到嘴里,实在惬意极了。父亲看出了我馋涎欲滴的神情,颇踌躇了一会儿,也为我要了一碗,热气扑到脸上,香油味、香菜味、馄饨味一起袭来,还没吃,口水先涌上来,汤一口一口地喝,一个馄饨要两三口才肯吃下去,生怕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一口吞下去尝不出什么味,那碗馄饨实在是好吃极了,在我幼小的心灵中,觉得人世间最美的食物也不过如此吧!

 长大以后,也吃了不少的美食,当然也包括馄饨,但总也找不到儿时的感觉,或许如《竽老人传》中所言“……非竽异也,而人之口味异也……”之故吧!直到我在保定读书时,在师专门口一侧,吃到一对安徽夫妇的馄饨时,才找回儿时的惬意。一天我忍不住问那女人,这儿的馄饨为何如此好吃,她说:“我们的汤与别处不同,不是清汤,是骨头汤。”不觉离开师专已十几个年头了,想起母校,总不免记起那月光灯影下的馄饨,清香、浓酽。“什么时候能回母校看看,再尝尝那校门口的馄饨,不知他们还在那吗?”妻也常常这样说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 


    [*]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